從充滿書香氣息的鳳儀書院開始出發
清代鳳山縣城有新舊兩城,因林爽文事件,原設於興隆莊(現左營)的舊城殘破,其中的屏山書院亦毀。因此,嘉慶十九年(一八一四)於新城(現鳳山)內設置鳳儀書院。書院除了教學功能外,上有文昌祠、敬字亭、義倉、曹公祠、義學等多種功能。光緒十七年(一八九一)舉人盧德祥重修。日治時期書院為日本陸軍的病院、養蠶所、宿舍。二戰後,產權歸屬教育部,土地出租給民眾居住。鳳儀書院為民國七十四年(一九八五)指定為古蹟,並於民國一零三年完成修復工程。

人文攝影的好題材
古色古香的鳳儀書院擁有百年歷史,歷史的軌跡在現代的修復下讓書院有了新的面貌。人文攝影的本質建構在人與文化中的故事縫隙裡,有了百年歷史的見證,每張照片都述說著我們也曾經是其中的一份子。

信仰的力量龍山寺與天公廟
鳳山龍山寺的歷史估計近300 年。至於鳳山龍山寺的起源,「據地方父老傳說,寺之初現,起因由一
位來台移民將香火掛在井邊蕃石榴樹枝上忘了取走,夜晚發光,里民乃捐資籌建寺廟,並以蕃石榴
樹枝刻成觀音像。 現寺內神座之下仍為一口井,可為這項傳說增加可信度」,而「龍山」的名稱,
推斷應是沿用大陸「 祖廟」泉州晉江縣安海龍山寺之名而來。
天公廟位於鳳山區光明路與中正路之間,始建于清嘉慶三年(西元一七九八年),迄今已有二百多年
歷史,初名「鳳邑玉皇宮」,俗稱「鳳山天公廟」,主祀玉皇上帝。
捕捉人像攝影的好去處
龍山寺的古早傳說,天公廟的信仰中心,鳳山新城有著如此久遠的歷史背景,在地人的生活緊密地靠著廟宇的生活至今都沒變,你可以看到天公廟在初一十五時的人聲鼎沸,門口穿著黃色衣服的老奶奶們忙著廟裡的事物,排隊等著替家人收驚祈福點燈的老人家,信仰的力量是人們生活所依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摸乳巷─你今天君子了沒?
雙慈亭與三民路郵局間的摸乳巷,由巷子兩邊的古厝,留出一條20公尺長的紅瓦磚牆,巷寬約80公分、名副其實的摸乳巷,又名君子巷,若有異性迎面而來,必定擦身,而身為女性,不論側向哪邊,都令人尷尬萬分,因此男性朋友問問自己:「今天君子了沒?」所以還是先從巷中退出吧!

民俗小店見證歷史
天公廟是發展市集的中心,附近有許多市集與小店值得探訪,少了連鎖店的現代化,有的只是獨一無二的特色店家,你可以看到辦嫁妝喜氣洋洋的嫁妝店、珠光寶氣的金仔店、手工編織的菜籃店、精緻傳統的佛具店,以及許多藏在巷弄內的小吃美食,我們感激小店至今還屹立不搖的營業到現在,成就了鳳山新城一幕幕最傳統的景色。